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【民俗文化】婚嫁礼俗
发布时间 : 2015-05-04 20:44
来源 : 云安区富林镇
浏览次数 : 2643 【字体:
背景颜色:
分享到:
婚嫁的形式
解放前,男婚女嫁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,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:
一是父母包办,明媒正取。男婚女嫁按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从订婚到结婚全过程由父母通过媒人包办完成。在订婚前,父母迷信儿女“八字”,讲究门当户对,追求金钱财物,不顾儿女终身利益,不由子女选择。当地有句谚语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,嫁着狐狸满山走”。结婚时要“明媒正娶”,有些人更惨,到结婚当日,才认识配偶。
二是童养媳、等郎媳。贫苦人家或因儿女过多,或天灾,生活困难,被迫把未成年女孩给别人养,养大后做养家的媳妇。女比男年龄少的称“童养媳”,相反,称“等郎媳”。
三是寡妇再嫁。封建时代,订婚是订终生的,有“从一而终”的习俗。若丈夫早逝,必须终生守寡;若订婚后未婚夫早夭,则被迫与“亡夫”牌位完婚。若寡妇再嫁,必将受刁难。寡妇的娘家先赔“身价银”(一般赔双倍)后,寡妇在夜深人静之际将自己房间尿桶拿到边远的地方打烂,第二天天未亮带着孩子出嫁。寡妇再嫁带去的男儿叫“带闺仔”、女儿叫“带闺女”,跟再婚丈夫姓。再嫁的寡妇及“带闺仔”、“带闺女”往往受人欺,极少获得同等的待遇。
四是早婚。有些孩子未达到结婚年龄便结婚,最少的刚满13岁。原因有三个方面。其一是双方父母为早日实现男婚女嫁之愿,完成对其子女结婚职责,早日传宗接代。其二是女方父母生活困难,把嫁女作为解决贫困的一种手段。其三是女方有未婚的胞兄,急需一笔资金结婚。
五是纳妾。大户人家的男人除明媒正娶的原配老婆外,还娶小老婆,称“妾侍”、“阿细”,三妻四妾。
六是换亲。换亲在当地称“驳婚”,是困难家庭之间用女儿驳换儿媳的一种方式。有的是两个家庭之间进行交换,称“二驳”,有的三个家庭之间进行交换,称“三驳”,有的四个家庭之间进行交换,称“四驳”,最多的是“四驳”。
七是“入赘”。“入赘”是男人到女人家结婚,随女家生活,俗称“入门”。女方父母没有生育男儿,需要找一个女婿当子,以传宗接代。一般家庭贫穷无法娶妻的男人,才会做入门女婿。在当地,入门女婿常常受欺负,宁可终身不娶,也不愿做入门女婿,因而,这类婚姻比较少。
八是转房。丈夫死后,家庭比较穷,叔仔或大伯难以娶妻,嫁叔仔或大伯为夫,称为转房。
 解放后婚嫁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实现了“一夫一妻制”。至改革开放初期,童养媳、等郎媳、纳妾等婚姻基本废除。“入赘”、早婚、转房的婚姻也大大减少。明媒正娶婚姻形式仍存在,媒人仍成为婚姻搭建的平台,但方式方法更人性化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社会发展,“入赘”、早婚、转房的婚姻已不存在,明媒正娶婚姻形式基本消除。
二、婚嫁的程序
解放前婚嫁的程序:
一是“文定”(即订婚),俗称“担定”。其过程是:男方父母通过媒人取回女方“年庚八字”(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),请算命先生占算,俗称“合八字”。如“年庚”配合,没有“相冲相克”,家长同意,便择吉日由媒人通知女家,举行“担定礼”。当日,男家宴请亲友,并备鸡、酒、鱼、肉、面、饼、槟榔等礼物和礼金送往女家。女家也请亲人饮酒,并回礼男家。回礼的礼品主要是糍糕、粽子、鞋袜、衣服等。有的还双方签订婚约,一式两份,双方各执一份。从此,男女双方家庭便以对门亲戚来往。
二是“报日”,即男家选定结婚日期报女家,征求女家意见。当日,男家备鸡、酒、肉、面、饼、槟榔及婚期红贴等,送往女家。如因女家筹备不及,可请男家改期;如无意见,婚期便定下来。女家给女儿举行“知日礼”,父母让女儿知道某日出嫁。女家准备嫁妆,主要是大柜、书桌、椅、梳妆台、镜妆、面架、木桶、小凳、脚盆、面盆、蚊帐、被褥、棕栊、衣服等。嫁妆多少视女家家庭经济情况和男家给予“身嫁银”的多少而定,都会尽量多送,因为嫁妆是新娘的个人财产,日后家庭分户时归新娘所有。出嫁女出嫁前6个晚上开始哭新娘歌。男女双方家庭开始向亲友发出请柬。
三是过礼。结婚前一天,当地称“开厨”。由男家备礼书、聘金、首饰、衣服及米、鸡、酒、肉、面、饼、槟榔等女家摆酒所需食品和出嫁女所需的化妆品送往女家(结婚酒几乎由男方包办),俗称“担上头”。此时,男家为儿子举行成人礼,俗称“脱壳”。是日,男女双方的亲戚都担着礼品前往祝贺,男方亲戚的礼品最丰富,有米、猪肉、鸡、衣服、酒、贺金(贺仪、扇仪)。女方的礼品最简单,只用布袋装一些米、衣服便可。
四是“迎娶”,即“结婚”(男方称娶老婆,女方称嫁女)。结婚当日,当地称“正日”,男家请二个“好命公”为新郎举行加冠仪式,俗称“上大号名”。早饭后,男家打点好吹笛佬及抬花轿、提宫灯、擎彩旗、担礼盒的队伍迎娶新娘。下午时分,女家办完宴酒后,举行出嫁仪式。仪式结束后新娘上花轿。这时金鼓齐奏,起轿,送嫁婆、陪娘、女方送嫁妆队伍及女方送担亲属随后。到达男方家门口时,男家在门前燃放鞭炮迎接,新郎头戴毡帽、身佩红绸带到轿前用脚轻踢轿门,随后新娘在送嫁婆、陪娘的陪同下进入新房。
 新娘过堂。入夜时,举办新娘过堂仪式。在新娘过堂前,男方村中已婚男人和主要已婚男亲戚欢聚一堂,吃食品、抽烟,谈家事、趣事,然后猜拳(当地称“猜码”)。新娘过堂时,由长老们向新娘提问题和陪娘表演节目。随后,开始新娘敬茶、烟、食品活动,认识男亲友,被敬者为新娘送上利是。活动结束后,送新人入洞房。
拜堂。结婚第二天早上,俗称“拜堂朝”、“散厨”,新郎、新娘拜祖先、拜亲友,表示新人日后要对祖先、亲友多敬重。受拜亲友均获得新娘赠的鞋一对和手巾一条,受拜亲友给新娘利是。拜堂仪式结束后,新娘为村中已婚妇女和已婚的妇女亲戚敬茶、食品,被敬者为新娘送利是。
回娘家。结婚第三天,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,回娘家认亲。娘家送给鸡(俗称“带路鸡”)、糍等。结婚满月时,新娘由家婆陪同回娘家。娘家送给鸡、糍、油、植物种子等。到来年大年初二,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,去娘家拜年,俗称“转脚步”,娘家亲人也到男方拜年。自此,整个婚嫁程序结束。
解放后婚嫁程序的变化:

解放后,随着婚嫁文明的发展,婚嫁程序也大减。将“文定”改为女方到男方看家门,男方到女方上门认亲;嫁妆也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,小而精;男方包办女方的婚酒现象也大大减少;迎娶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(叶金星  钟伙明)

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
分享到:
相关文章
版权所有(c)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 ,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、镜象 网站地图
主办单位: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单位: 云浮市云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
云安区富林镇 制作和维护   
ICP备案: 粤ICP备10002912号-    网站标识码:4453230007    公安备案: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
http://dcs.conac.cn/js/20/309/1025/60125454/CA203091025601254540003.j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