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安县富林镇,有间马塘庙,每隔三年,当地及附近的群众都会会集于此举行祀奉活动,一连几天,开坛、放花炮、巡游、演戏、八音、摆卖、饮食、娱乐,人头涌涌,热闹非凡。为马塘庙会是也。
富林镇马塘村,因村中池塘有石似马而得名。马塘庙就坐落在五马饮泉池塘边上。由玄帝庙、武帝庙、戏房三间砖瓦木结构的房子组成,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,建筑面积960平方米。据《马塘庙重修碑记》记载,该庙建于明朝万历11年,发起人是云舍村的李元清和寨塘村的吴蒂英。
万历年间,云舍村货郎李元清,往来奔波于各地。一夜,李元清宿于破旧的关帝庙,梦见一位身材魁梧、面红如枣、髯长2尺的人站在面前说:“此处无人理,我要跟着你,箩筐绳断时,是我立足地”。李元清一惊,悟出此人正是忠贞爱民的大英雄关圣爷。第二天,李元清即按关圣爷在梦中所托,把关圣爷木雕神像请上箩盖上,告别破庙四下奔波。据《马塘庙重修碑记》记载,走到云安县富林马塘荔枝墩时,箩筐绳索突然断落,李元清顿悟梦托。于是与四周村民谈及此事,商议建庙。大家都认为是神灵造化,可成为守护神,或可造一方之福,于是纷纷响应。寨塘村乡绅吴蒂英更感慨万端:“关帝乃忠臣。应建庙祀奉以彰其德。”明万历11年,在吴蒂英的倡导下,关帝庙建成。连祀三年,万历13年是乙酉年,后商定每隔三年大祀一次,即每次大祀于子、卯、午、酉年举行。几百年来香火鼎盛,小祀连绵,大祀不断。
马塘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俗例活动,已有四百多年历史。
传统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,当地每年都会祀奉,并烧五樽花炮。每樽花炮三趸,设有花红银。
马塘庙会按干支纪年的子、卯、午、酉年为大祀之年,祭祀更为隆重,由马塘及附近的十三甲60村的村民参与,开坛、巡游、烧炮、演大戏等,一连几天。由五月初十日开始,当日为马塘庙的关帝爷出游的日子,即关公巡城。按马无夜草不肥的说法,须子时拜祭马塘庙。并抬着关帝爷神像通宵巡游。巡游范围为马塘及附近十三甲60多个村庄,参与者除本地的群众外,还有附近乡村甚至邻县阳春等地的村民,兴盛时有万人之多。当天,十三甲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早早准备糍粽茶果,杀鸡宰鹅,宴请亲朋好友以及巡游队伍。
五月初十日正子时,十三甲60多个村庄几乎全部出动,早早准备好待客礼品和祭品后,都齐集马塘庙拜祭关圣爷并参与巡游。巡游队伍由几个年轻的穿着古装的姑娘骑着马匹开路,跟着是族老长者、关帝爷圣轿、醒狮队、旗仗队、八音队、道士队、武术队、善男信女群众等组成的巡游队伍,浩浩荡荡,依次游完十三甲所有村庄,行程数十里。所到之处,每村每户都齐备三牲酒醴,男女老少恭候路旁,合掌参拜。有村民在前一个村接过关帝圣轿直往村里,由一长者请出关帝,用新毛巾轻轻地为其洗脸,另一人为其扇凉,然后摆上丰厚的供品,隆重举行祭祀仪式。
从五月初十日晚上开始,一连几晚,都会有大戏上演。
马塘庙会是当地几百年来的一种民间习俗,是民间信仰的集中表现。蕴含着较强的历史和文化信息,对于民间的各种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传承作用。且有一定的凝聚力,能够体现群众团结友爱、相互帮助的精神,可以营造安定、祥和的氛围,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民间信仰的逐渐淡化,民俗活动的日渐式微,使一些民间活动逐渐消失。马塘庙会也不例外,特别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,马塘庙会曾几度被迫中断,马塘庙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,至今也未能全部恢复,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少有活动,人们参与的热情也大不如前,庙会的有些程序和仪式逐渐失传,使庙会的一些传统活动无法如旧进行,活动濒临消失。
马塘庙会应该当作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留,现正采取措施引导剔除一些糟粕,使这一活动向健康方向发展。